首页>>技术前沿>>网站/软件行业动态
软件公司管理经:很多软件公司病着但不知痛在哪里?
作者:西安网站建设 | 原创 来源:西安软件公司 | 时间:2014年12月9日| 点击:0次 | 【评论】

无论你身居软件公司的领导层,还是执行层,你都得直面这些问题,深受“病痛”的折磨。软件公司的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病长在身上,得病的往往浑然不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一些软件公司,对软件开发技术津津乐道,对市场营销却兴趣寡然。有些软件公司老总就是技术出身,在这类软件公司中,得这个病的不在少数。笔者认识几位软件公司老总,早些时候吃的是软件开发的饭,后来,感觉自己有了独门绝技,就出来单干。结果,公司做大的为数不多。有一个软件公司老总,还真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打造出了一款不错的软件产品,也有了一两个客户。但是,公司市场拓展乏力,始终是入不敷出,最终难以为继,只好关张了事。

软件公司

笔者所在行业有个软件公司,每年都要花费相当的人力财力开发完善软件,但是,如果客户不主动登门,公司很少跟客户接触,它也就始终没有新的市场。我跟他交流时获悉,去年,为了支撑公司运转,不得已,他卖了一套房子。像这样的软件公司不在少数。他们在研发上,愿意许以重金,聘请“高人”。在营销上,却能省就省、能少则少。不少软件公司聘请的营销人员是“半路出家”。营销人员在公司里地位低下,说话办事不占份量。因为争取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在客户那里也没有面子,成了“夹心层”,灰头土脸,士气低落,得过且过。市场是联系软件公司与用户的媒介。没有市场,再好的软件公司也会无以立足,更别说发展。以上述姿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软件公司的结局自然是可想而知。

笔者对此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就拿软件开发来说吧,较早时候是面向结构,然后出现面向对象,近几年,面向对象不解渴,也不新鲜了,就出来面向服务的新提法。说来也怪,仿佛一夜之间,几乎所有的软件公司,前天还在大谈特谈面向结构的好处,昨天就都一股脑地转向了面向对象。所有的东西都是对象,客户能够看见的,看不见的,能够想到的,以及想不到的,都成了对象。等到今天,对象又被更时尚的“服务”取代,顺理成章的,所有的东西又都成了服务。

有些软件公司,不愿意在客户沟通联络上有所投入,更不注重派员深入到客户工作、生活的环境中,去体验客户的工作情况与主观感受,加之软件设计缺陷,人机界面不友好,结果软件的许多功能,用户根本就无从知道,即使通过填鸭式的短期培训,一些用户知道软件怎么使用,也始终是一知半解。所以,多数用户会感觉软件用起来不顺手,感觉又累又烦。软件公司省下几个售后服务的钱,不仅为客户添了许多的烦恼,也在客户与公司之间构筑了一堵高墙。因为自我隔绝,导致信息闭塞,软件公司难以及时、完整地获取用户反馈意见,失去了许多改进软件、开发新品的金点子,也就失去了许多的市场机会与发展机会。由此看来,软件公司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有些软件公司产品交付用户,银子拿到手里,就算大功告成,甚至银子还没有拿到手里,心里头就像长了草,毛毛躁躁,大大咧咧,拖拖拉拉。有家软件公司,研制了一套信息系统,在公司里关起门来测试,感觉还可以,就交给客户使用,用户使用结果大相径庭。此后,公司耐住性子,按照用户的意见,做了几轮修改,也只是就事论事,始终没有彻底改观。客户开始的脾气很大,日子久了,也只好点头。有的客户哀叹:“签合同前,软件公司是孙子,签合同后,软件公司就成了大爷。”

据说,现在有些软件公司又发明了一种更绝的“玩法”,就是只挣首款。这些软件公司在竞标时,会想尽办法,坚决拿单。拿到单子以后,只是象征性地“启动”工作,待客户按合同履约,将首笔项目款打至公司账上,软件公司就此收手。这种做法已经涉嫌诈骗,到头来,定会落得个害人害已的可悲下场。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朋友们是否喜欢。主席有话在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套用一句江湖用语,“有病的治病,无病的强身”。权当一乐。

此内容DOC下载 此内容PDF下载

【全文完】
关键词标签: 软件公司 
0 ([$-顶稿人数-$])
0 ([$-踩稿人数-$])

版权声明:

1、陕西弈聪网站内容中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弈聪网站)”的作品,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中涉及的网站建设,网站优化,百度关键词优化,西安软件开发等技术细节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支持其观点,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署名“陕西弈聪”的作品系本站版权所有,任何人转载请署名来源,否则陕西弈聪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站内容中未声明为“原创”的内容可能源自其它网站,但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对此带来的法律纠纷及其它责任与我方无关。如果此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方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