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技术前沿>>兰州软件行业动态
兰州市工信委发布工业企业创建智能工厂及数字车间实施方案(全文)
作者:兰州软件公司 | 原创 来源:兰州软件开发公司 | 时间:2018年1月31日| 点击:0次 | 【评论】

兰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企业创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中国制造2025兰州行动方案》要求,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创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为重要抓手,推进兰州制造业水平向中高端迈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新机遇,顺应“互联网+”发展新趋势,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参与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创建,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通过创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及生产要素有效集聚,提升兰州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我市制造业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全市创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100户,其中,示范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达到25户,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2020年,每年创建10户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在全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阶段:2021~2025年,每年创建15户左右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同时在已创建的工业企业中开展提标升级工作,每年创建示范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5户左右。到2025年,我市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在全国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地位明显提升。

二、创建任务

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等环节,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降低能耗以及向购买者提供创新和定制化产品的目标。

(一)构建评价体系。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指南,结合我市工业企业实际,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工厂(数字车间)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基础性标准、验收评价体系。规范行业服务标准,开展技术研究、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等专业服务,使其成为本行业或其它制造业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标准贯彻实施的重要参照标准。

(二)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鼓励引导全市工业企业推进生产设备(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重点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入手,引进各类符合生产需求的智能装备,提升企业精准制造、敏捷制造的能力。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示范应用推广工作,提升工业企业核心技术装备及短板装备的创新能力,夯实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等基础,满足产品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智能化需求,推进生产与服务的集成。支持工业企业对现有的系统接口和总线、仪器仪表数据采集系统、嵌入式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关键生产系统开展系统集成和提升改造,实现传感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集成环境,打造智能制造生产线。

(三)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快行业骨干企业内部工业网络、控制系统、管理软件和数据平台集成应用,促进研发设计、智能装备、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无缝衔接。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或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完善战略执行一体、硬件软件一体、设备人员一体、需求方案一体的企业运营体系,实施计划排产、生产过程、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资源管控、质量过程控制、决策智能支持六大智能应用,实现基于云的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并行组织和协同生产。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食品轻工等行业推广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梳理优化研发流程、生产流程、采购流程、库存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销售流程,提升企业一体化经营管控能力,打造客户服务快速响应能力,提高订单交付效率。建立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平台、核心配件生命周期分析平台、用户使用习惯信息模型,对智能装备(产品)提供健康状况监测、虚拟设备维护方案制定与执行、开展最优使用方案推送、创新应用开放等服务,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

(四)推广个性化定制服务。以市场需求响应服务能力为主要竞争力的建材、专用装备制造、轻工、冶金等行业领域为切入点,支持企业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柔性化生产线为依托,吸纳客户产品创意和技术解决方案,增强客户体验,通过对用户需求特征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将客户的个性需求融入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建立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平台和各层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开展个性化产品设计和定制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支持企业建设3D打印等共性服务平台和线上线下展示中心,引导中小企业线上提供快速原型、模具开发和产品定制等服务,培育“互联网+”新型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模式。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大规模个性定制模式创新,以扁平化、虚拟化新型制造平台为纽带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发展远程定制、异地设计、当地生产的网络协同制造新模式。

(五)发展和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一是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实施大数据战略,强化全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布局的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建立私有云,通过对象客户的大数据分析,预测零配件价格走势、库存等情况,克服传统供应链中缺乏协调和信息共享等问题,优化供应链,建立企业基于大数据的精益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无库存或极小库存。引导并支持企业在生产、管理等环节使用5G通信技术、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信息通讯设备。积极培育工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行业在线采购、销售、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二是推广IPv6应用。督促电信运营企业对交换机、路由器等相关网络基础设施从IPv4向IPv6平滑升级。对电信运营企业现有数据中心进行改造,为用户提供IPv6访问通道及高效安全的新型互联网应用,推动互联网应用升级。引导电信运营企业逐步提高终端入网门限,采购IPv6的路由器、光猫、机顶盒、移动通信手机等终端设备,逐步实现IPv4设备退网。三是推进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建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风险信息采集汇总和分析通报机制,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推动商业信息及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产品产业化。建设兰州工业网络安全关键基础设施库、兰州工业网络安全人才应急保障库、兰州工业网络安全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兰州工业网络安全大数据态势感知平台、兰州工业信息安全通报平台。实时监测各企业暴露在互联网环境下工控安全威胁态势,开展工控安全风险监测、态势研判、威胁预警、应急演练、事件处置等工作。

(六)推动企业两化融合。一是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估工作,鼓励企业依托国家两化融合咨询服务平台,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工作,引导企业统筹协调战略经营管理、信息技术、业务、资源保障等部门,进行能力策划,形成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和职责调整、技术实现、数据开发利用、资源保障等需求,培育和打造数据驱动、网络协同、精细管理等能力。组织推广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分行业、分领域培育一批示范企业。结合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新趋势,优化企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完善市级、企业层次的两化融合评估协同工作体系,建设全市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大数据平台,提高政府精准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二是建设全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标准发布、贯标、咨询、评定、培训等全流程在线协同管理和服务,实现贯标咨询、评定等服务全流程指导。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行业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态势预测分析,发布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引导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来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推动精准决策,分级分类差异化发展。

(七)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是提升大型企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和应用水平。依托兰石等骨干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强化复杂生产过程中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能力,实现企业各层级数据资源的端到端集成。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据集成应用,形成基于数据分析与反馈的工艺优化、流程优化、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能力,实现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智能决策和深度优化。二是加快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搭建兰州市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中小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业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部署应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

三、工作步骤

到2025年,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创建一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幅度提高全市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具体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评价体系制定阶段(2018年1月—2018年6月)

结合市情实际,组织相关专家、研究机构人员,分行业、分县区对全市工业企业现有智能制造水平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全市企业智能制造现状,在广泛征求各部门、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制定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基础性标准及验收评价体系。主要从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建设规划、系统集成、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和智能物流等六个方面着手,理清创建标准要求、实施内容、申报流程等内容,为企业创建工作提供清晰、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形成兰州市工业企业创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加大媒体宣传、召开推介会等方式,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宣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目的及意义、创建标准、申报流程、财政政策等内容,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二)创建阶段(2018年7月—2020年12月)

围绕《中国制造2025兰州行动方案》、《“四千七百”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将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引领我市制造方式的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按照全市评价体系要求,对既有的生产线及制造车间的生产系统升级改造;对新建项目,要求项目投资方按照国家相关行业规范在可研及初步设计阶段纳入智能化建设内容,鼓励企业在建设阶段按照智能工厂的标准实施。

创建工作先期在技术相对成熟、行业标准较高的装备、轻工等行业开展,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过程透视化、生产现场无人化。发挥大型国有企业及优势民营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队伍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对工厂关键核心车间、主要工艺流程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提升改造,达到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创建标准。

(三)创建提升及树优阶段(2021年1月—2025年12月)

继续对照创建标准和评价体系,每年创建15户左右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结合企业创建情况,对制定的创建标准修改完善,形成更加完善的全市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示范企业实际,编制《兰州市示范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标准》。对照示范标准,在已创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企业中,广泛开展提标升级活动,每年筛选5户达到示范标准、工作系统完善、巩固较好的企业作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示范企业,并在全市进行宣传推广。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推动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创建工作,成立由市工信委主任任组长,市工信委副主任任副组长的创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创建办)设在装备与军工产业处。各县区工信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二)加大资金支持。为了切实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引领作用,市工信委每年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和示范性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补助、奖励资金,具体按《兰州市创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专项奖励资金暂行管理办法》执行。

(三)强化跟踪督查。由创建办牵头,建立信息动态反馈机制,适时开展跟踪检查,形成年初抓计划、年中抓检查、年末抓考核的任务督查机制,各县区要定期向创建办汇报工作进度,确保创建工作按计划推进。

(四)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创建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重大意义和工作部署,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进一步激发工业企业参与智能工厂创建工作的热情。

此内容DOC下载 此内容PDF下载

【全文完】
0 ([$-顶稿人数-$])
0 ([$-踩稿人数-$])

版权声明:

1、兰州弈聪软件公司网站内容中凡注明“来源:XXX(非兰州弈聪软件公司网站)”的作品,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其中涉及的兰州网站建设,兰州手机app开发,兰州软件公司,网站建设,兰州软件开发等技术细节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支持其观点,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署名“兰州弈聪软件公司”的作品系本站版权所有,任何人转载请署名来源,否则兰州弈聪软件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站内容中未声明为“原创”的内容可能源自其它网站,但并不代表本站支持其观点,对此带来的法律纠纷及其它责任与我方无关。如果此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方进行删除。